广西好书:黄文秀系列图书 作者编者说书

2020年07月08日 10时37分   阅读:212715 次   来源:广西百色政协网   作者:   责任编辑:吴黄兰 【  +放大   -缩小  】

   

2020年7月2日《广西日报》第011版


广西好书
黄文秀系列图书 作者编者说书

    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热情与信仰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是扶贫路上最美的壮家女儿黄文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日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黄文秀扶贫日记》《黄文秀——青春之花》三本图书在广西出版发行。

    本期“广西好书”专题约请三本图书作者、编者说书,讲述创作背后故事、心路历程感怀……笔端注真情,书香恒久远。让我们透过悠悠书香,学习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林超俊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写这本书,缘于一个越洋电话和一堂音乐党课。

    文秀离开我们之时,我远在德国留学的女儿看到新闻,立即给我电话,她和留学的同学被文秀姐姐事迹感动了,建议我去采写她。后来,我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音乐会。那是去年“七一”前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音乐党课。艺术谱写初心,音乐传承使命,特殊的党课更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作为文秀的百色老乡,我积极深入文秀工作的地方进行实地采访,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采写之路……

    采访人物故事,通常都是与主人公面对面开始的。然而这次不同,我面对和要去追寻的这个女孩,她已经不在了。那么,我的所有追问,只能另辟蹊径。于是,我用上当年在法院工作办案时最原始的办法,逐一去实地探访、寻问——文秀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这期间,因为平时要上班,且行政岗位工作繁琐,我只能把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用上,不停地穿梭于南宁-百色-田阳-乐业-百坭村,从各个渠道的线索中,一遍遍地查访,一次次地挖掘,从文秀的中小学、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从与她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事到村民,尤其是她帮扶的贫困户,先后采访了上百人,记了12本笔记,收集了一批录音、录像、照片等素材。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不下真功夫,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将近10个月的采访期间,我始终在给自己发问:文秀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她的内心是一个怎样丰富的世界……

    30岁,有的人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对前方感到迷茫……但她的30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贫穷的家乡,投身于艰苦的扶贫事业中,义无反顾,忘我奉献。文秀就是这样充满朝气的阳光女孩!

    她善良、朴实、执着、勇敢,是贫困群众打心眼里喜欢的“学生女娃娃”,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是同学、朋友眼中懂事的大女孩,是同事眼中勇于挑担担责的年轻干部。

    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一年时间,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2.88%降至2.71%,实现了贫困户有致富门路、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的成效。这些成绩,有她不畏艰辛的付出和深沉的热爱,更是她积极作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硕果。

    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文秀掉过眼泪,但没有说过放弃,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撤退”“后悔”。作为一名党员,文秀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

    文秀的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始于易,作于细,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灵深处扎下根、长出芽,直至枝繁叶茂,结出累累果实。

    从文秀身上,我更体会到,做成一件好事、践行一次高尚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时时行、处处为。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的引领,校正逐梦前行的航向,定能不断锤炼品格、增进修养、提升境界,实现更加高远的人生追求。

    文秀,就是这样一个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女孩,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楷模!当面对像文秀这样鲜活的英雄,又是生长于斯的地道壮族女孩,我怎能无动于衷呢?因而,我毫不犹豫地去深入采访、潜心创作。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练多思著华章。祈愿我笔下的文秀,能给读者看到:心中有阳光,就会驱除一切的阴影;脚下有力量,就能踏平所有的坎坷!

初心永不忘 精神驻心田
□黄彩毕

黄文秀扶贫日记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夜,黄文秀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和群众安危,在看望做完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的事迹经过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她“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党让我家变好,我要入党,回报于党;是家乡养育了我,我就应该学成归来,回报家乡;是祖国培养了我,我就到祖国最急需的地方,做最急难险重的工作,回报祖国……”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感恩初心,支持着文秀作出一个个重大选择。

    这位从大山走出的姑娘,当她毅然放弃城市的繁华舒适,重新回到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就一直有着异于同龄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一年多的时间里,黄文秀的扶贫日记里,从扶贫会议记录、扶贫政策、具体帮扶措施,到每一位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全村的贫困户位置地图……文字记录的是扶贫工作的点滴,可透过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幕动人的扶贫故事,是一名第一书记的心血,更是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

    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实质,是雷锋精神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编写《黄文秀扶贫日记》,通过对黄文秀的亲人、朋友、同事、贫困户等进行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将其以“短评”“回忆”的形式附于相关日记的后面,或挖掘日记背后的故事,或对日记进行点评,将日记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透过这样一段段朴实的文字,配上与日记相关的黄文秀工作的图片,将黄文秀工作的场景,一幕幕呈现在读者眼前,真实还原一个生动立体的黄文秀。希望读者不仅能在书中感受到她对扶贫工作的热情,对贫苦户的关心和关怀,更能感受到文秀对于理想与信念的忠诚,对于初心和使命的不懈坚守,对于梦想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黄文秀扶贫日记》是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缅怀,对榜样精神的歌颂,更是一面黄文秀的精神旗帜,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奔跑出最美的英姿。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新时代青年应该怎么做?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黄文秀,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启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通过《黄文秀扶贫日记》,让读者能够走近黄文秀,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余音尚袅袅绕梁,文秀却永远离开了。但是,她的初心、使命、担当、奉献的精神,却历久弥坚,留在所有人的心上。

撒下梦想种 绽放青春花
□王勇英
黄文秀 青春之花
(接力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一年前,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约我写我们壮家女儿黄文秀的故事。在动笔之前,我做了大量采访工作。采访黄文秀的家人、老师、同事、朋友,还有百坭村的干部、群众。

    这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孩子们,所以着重了解文秀童年时代、学生时代的生活。我专程去百坭村寻找百坭村的孩子,跟孩子们了解他们眼里的文秀姐姐。

    在我去百坭村之前就想过,如果跟百坭村的孩子见面,我送一点什么礼物给他们呢?首先想到的就是书。我觉得书应该就是最好的礼物。所以我带上了几本我以广西本土文化为背景创作的书。

    果然,我在百坭村见到孩子们的时候,把书给他们,他们很高兴,拿到书就翻开来看。

    后来,我到村子里走走,发现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正捧着我赠送的书在看,我坐下来跟他们聊天。他们有的说:“黄文秀姐姐也给我们书看。”

    但我了解到,他们能接触的课外读物并不多。

    我记得,那个高个子的男孩子自豪地告诉我:“黄文秀姐姐送给我笔记本。”

    “你也喜欢写作,是吗?”我问他。

    “是的。我跟文秀姐姐说我喜欢写作文。她送给我笔记本。我在笔记本里写下我想写的作文。”男孩说。

    他把笔记本拿来给我看,里面写了好几篇作文。

    “将来也想像文秀姐姐那样到外面读书吗?”我问他。

    他点点头道:“想。我也想像她那样能帮助很多的人。”他说这话时,我看到他的眼里闪着光。

    黄文秀已经把梦想的种子种在百坭村的孩子心里。

    她是一个种梦人。

    “到我们村子里去看看吗?”有一个男孩邀请我。

    刚开始他还有些害羞。我给了他一本书,一起聊了大半个小时后,他大胆多了,打开话匣:“去我们村吧。离这里不远。黄文秀姐姐以前也常去我们村的。”

    我跟着七八个小孩子一起从这个村子里出发,穿过村子的巷子和田埂,走出村庄,沿着山脚下的一条路走,左边是山,右边一道山峡,峡中是一条河。一条老桥高高地架在河上。我们在桥上稍稍停留一会,看树木遮掩着的峡下河流,有些鸭子在水中游过,这种感觉有些熟悉,好像黄文秀在她的微博中描写过这样的场景。

    黄文秀下乡走访工作,肯定是无数次从这条路,还有周边的那些路走过……

    穿过桥,进入山脚下的一条小路,路的两边是高高的树木,阳光从林木中倾斜进来,在山道上印下一道道树的影子。牛和羊从路边走过,空气尽是泥土青草的气味。那群孩子在树影摇曳的山道中奔跑着、欢叫着……

    曾经,他们就是这样围着他们文秀姐姐说话的吧!在那光影摇曳的山道中,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看到,那个男孩在跟文秀说话的样子,甚至好像还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我心里突然间被某种感动所击中。带着这份感动,来写文秀和百坭村孩子的故事……

    斯人已逝,馨香永留。这本书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黄文秀是中华先锋人物中的一个,她的故事会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