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磨光石戈

2024年02月29日 16时09分   阅读:10453 次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麻晓荣 刘康体   责任编辑:黄艳 【  +放大   -缩小  】

1558c373-abc4-496a-904b-05c3eafb1570.jpg

新石器时代磨光石戈。


  百色位于广西的西南部,西面与云南、贵州接壤,西南面与越南东北部毗邻;东面、北面为大明山、都阳山等。流经这一区域的河流有红水河、右江、左江三大水系,为广西的母亲河,它们多发源于云贵高原,部分发源于百色的高地山区。在古代,人类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抗自然能力较差,为了更容易获取食物和水源,他们往往是选择靠近大江、大河旁边相对平整且开阔的阶地或洞穴生活。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百色的古人类就已经在河流旁边的洞穴和台地上栖息,并创造出辉煌的砾石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百色先民依然延续着这种辉煌。右江两岸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揭示了百色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展过程。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右江民族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国家二级文物——001054号新石器时代磨光石戈。石戈原料为灰褐色的树化石。器身通体磨光,由援和内两部分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是连接援的插入戈柲的部分。石戈长31厘米,宽6.1厘米,厚0.8厘米,重350克。分类上属于长援微弯式,是最原始的石戈类型之一。援、内均窄长,援的上、下刃在近锋尖处略往内弧弯;直内,内后缘抹角,上有一个用管钻法两面对钻形成的圆孔,圆孔不对称,一面孔径明显呈收缩状,外径约0.4厘米,内径约0.2厘米。圆孔称为“穿”,用以缚戈柲或戈饰。石戈两面起脊至锋尖,至援末收缩呈三角形。锋尖有崩缺,应是使用痕迹。


  石戈是石器中最晚出现的器类之一,采用琢磨法制作,将石料锯截或敲砸出一定形状、大小,然后打磨加工而成。一般认为它是兵器,是战争出现的标志。实际上,在更多的场合,它是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和祭祀的仪仗出现的,应该是与文明时代的到来有关。


  中国南方石戈的大致分布范围地跨五岭南北,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4省(区)。岭南地区是石戈发现较多、较集中的地区,以广东韩江流域为中心。百色境内也有发现,1992年田阳县(今田阳区)隆平牌楼屯河里采沙挖到1件;1997年至1998年,那坡县感驮岩遗址二期文化遗存出土2件石戈。今天介绍的这件石戈于2007年在右江河道出水。


  岭南大量石戈的出现,是当地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地进入阶级社会初级阶段的产物。关于岭南地区石戈的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文化萌芽时期出现,使用下限应是春秋时期。石戈有自身的发生、发展历程,是在新石器时代原有锋刃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器物。从原始形态来看,它综合了石斧、石刀、石镰形式和功能上的优点。作为锋刃器,石戈原本是劳动生产工具和武器,前锋锐利,便于啄击,下刃有利于钩割,上刃有利于推挡,前锋与上下刃结合,便于砍劈,装上长柄,的确杀伤力很强。


  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学会制造和使用利器,一方面可以防身,抵挡凶禽猛兽的袭击;另一方面用以进攻,击杀凶禽猛兽做食物。那时候,劳动工具和武器是不分的,原始社会部落战争所用的武器也是平时劳动生产的工具。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积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比与禽兽之间的格斗更为频繁。于是,一些生产工具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武器。石戈这种人类最早的武器之一,正是部落战争频繁的物证。人类社会经历了部族纷争的发展阶段,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发生差异,某些特有的生产工具或武器,被少数头人垄断和占有,并赋予新的社会内容。比如一些石戈质地较软,制作讲究,打磨光洁,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且作为陪葬品出自较大的墓葬中,墓的主人生前可能是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领,这些石戈显然已经担负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角色。


  右江民族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石戈,虽然是零星发现,但对于研究青铜文化萌芽时期,右江流域居民与其他地区族群之间的文化接触与往来,以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对岭南地区青铜文化初级阶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麻晓荣/文 刘康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