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爱好者的精彩人生
壮剧为何如此引人入胜?从台下观众的痴迷程度,可以感受到其魅力之大。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必须从台上演员精湛的表演入手,于是,在今年4月中下旬田林县举行的“桂滇黔三省(区)壮剧竞演”活动中,我侧重从这方面“看戏”,寻找深埋在壮剧爱好者骨髓里的那份执着,体会他们精彩的人生。
“经纪人”梁彩姑
在竞演决赛前的彩排现场,我看到一位老人带着矫健的表演动作给自己剧团里的各个演员做示范,指导他们要把动作做到位。
这是来自“百色市群众艺术馆业余壮剧团”的老团长梁彩姑,今年已经88岁了。演员们休息的时候,她拿着矿泉水分发给每一个人。
“这次我带来5000元,住一晚,应该够了。”老人家打开身上的背包,让我看看她的现金。老人说,这是她的养老金,还有平时孩子们孝敬她的钱,都留下来当剧团的活动经费了。
梁彩姑是右江区塘兴村人,12岁时看到村里的壮剧表演,从此与壮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次,她随母亲走了6个小时的路到百色赶集。母亲问她想要什么,她只买了一面小镜子。
每一次壮剧表演,她专注一个角色,回家后靠回忆在镜子前一次次模仿,直到把动作做得满意,然后又专注另一个角色。她靠着记忆,把唱腔练好。壮剧里的20多个行当,30多个角色,50多个调子,她全都学会了,她成为村里年龄最小的演员。
19岁那年,她嫁到百色街上,丈夫了解她热爱壮剧的兴趣,全力支持她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她靠着能歌善舞的技能,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上班。每天晚上,她在公园里唱壮剧的曲调和练习走台表演的动作,很快吸引了一些文艺爱好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壮剧业余剧团。
她投入5万元购买音响设备、乐器、服装等,组建起了一支30人的队伍。随着观众的增多,她购买了250个塑料凳子,以每个1元的价格租给看戏的人,基本维持了剧团的日常开支。
她在太平街租下一个楼顶,作为剧团的排练活动场地,每月租金300元。后来文化馆免费为民间各剧团提供场地,他们轮流到场地上排练。60多年来,剧团的演员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只有她一个人坚持到现在。如今,她的女儿接过担子,成为剧团的团长。
“3年前我还上舞台演主角,现在每个角色都培养出来了,我只当备用演员,有演员因事突然缺席我就临时替补。”梁彩姑说,剧团由女儿组织排练,她经常去做技术指导。平时她经营3个棋牌室,把所有的收入作为剧团的活动经费。每年至少到外地演出5次,每次开支不少于1万元。车费、住宿费、吃的、用的,她全给包下来了。“你们只管认真学习表演,其他的事不用想。”她平日里生活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我这辈子赚钱就是为了壮剧,用在剧团上觉得很值、很开心。”梁彩姑说,演出的所有开支,她都很大方,并拒绝了队员想一起分担的要求。她带着剧团应邀到香港、西双版纳、梧州等地演出,每年参加田林县举办的艺术节都有获奖,这次演出的《真情永恒》剧目获得优秀奖。
“特型演员”韦广绩
在颁奖晚会上,获得优秀演员的6个人站在舞台上,有一个只有几岁小孩身高的演员,引人注目。
他是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亮福村坛福屯剧团组织人韦广绩,现年58岁的他,小时候因病导致身体佝偻,但他个人表演出众,获得优秀演员奖。
他身材矮小受过不少不公平的待遇,在电影公司工作的父亲给他买了一套电影设备,让他靠放映为生。在放映过程中,他爱上了表演这个行业。他认真看着每个演员的表演动作,模仿他们表演的样子。特别是一些个子小的特型演员,引起他注意,他觉得自己特殊的身材是一种优势,是别人所没有的。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加认真学习,只要能表演,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几年后,电视普及到各家各户冲击了放映行业,他不得不在家待业。要做农活,锄头比自己高一大截,犁田耙地更不可能了。他一下子找不到出路,但日子还要过下去。
近年来,田林县将壮剧传承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活动。各村各屯原有的壮剧都“复活”了,以前没有剧团的村屯也新创办起剧团来。韦广绩到各村屯观看壮剧,有表演兴趣和基础的他看出了门道。2011年,他发动屯里成立了一个业余剧团。在剧团里,他是演员,又是导演,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他的剧团多次到周边村屯演出交流,他承担了特殊的角色,比如丑角,加上他自创的滑稽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壮剧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并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因壮剧结识了一位姑娘,并组建了家庭,现在两人育有一个5岁的儿子。他白天承担村里自来水管理的工作,晚上组织壮剧活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以戏会友”罗会优
“壮剧难,难在编剧人少。”田林县文旅局副局长李彩应介绍,其他行当都可以通过开培训班培养人才,而编剧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更需要有天赋。全县能够编剧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大家都在为演传统剧目找剧本。
在初赛节目单上,我看到有11个节目的编剧都是罗会优,于是特地拜访了这位编剧。在后台找到她时,她的妆还未卸,戏服还在身上。
现年50岁的罗会优是利周瑶族乡爱善村人,从小受到在村剧团当演员的父亲影响,爱上了壮剧,当起了小演员。聪明伶俐的她在表演时发现,有一些情节不符合逻辑,或与现实相悖。在排练的时候,她大胆提出如何改正,可是老导演固执地按剧本生搬硬套。她没有灰心丧气,既然改不了老剧本,那就自己创作新剧本吧。
她认真研究老剧本的写法,掌握了壮剧的舞台表演特色并从故事书、电视节目上学习,模仿编写剧本。初中毕业没有考上艺术学校,她就在家专心致志地研究剧本编写。后来,她随丈夫到县城生活,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学会了壮剧编剧。她擅长写现代剧,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为内容,编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以高级畜牧师杨丽霞指导村民发展养鸡业,带动八渡瑶族乡平六村致富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杨姐》,在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壮剧要发展下去,必须有新剧本,必须结合当前形势表演,她为壮剧向现代戏发展做了大胆的尝试。这次竞演活动,她的现代戏让人耳目一新,获得观众、评委的认可。
罗会优在县城生活以戏会友,她性格活泼开朗,组建了一个“新月剧团”。只要乐意参加壮剧表演的,她都收入剧团中。剧团里有来自八桂、六隆、定安、利周等乡镇的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壮剧,成为好姐妹、好朋友。她还到利周瑶族乡福祥村祥杏屯参与组建剧团,成为剧团里的主演。这次竞演活动,她应邀为11个剧团编写剧本,按照每个剧团的要求提供11部内容不同的剧本。她在2015年获得“广西北路壮剧传承人”的称号。排练的时候,她不仅在自己的剧团表演,还到11个用她剧本的各个剧团指导。她叫上丈夫既当司机,又当乐手,还当演员。妻唱夫随,过着壮剧人生的幸福生活。
壮剧再圆儿时梦
壮剧唤醒了多少人儿时的艺术梦,他们从小喜欢艺术,在小学中学时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可惜无缘在艺术学校深造,但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心底,40多年过去了,壮剧优美的曲调又激活了他们的艺术细胞。
“乐里镇新姿剧团”表演的《媒婆失算》中,有3位主要演员从小喜欢表演,他们一直不忘当初那个艺术梦,忙里偷闲地唱唱跳跳,壮剧给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扮演媒婆的召影燕57岁还活跃在壮剧的舞台上,在原来规定表演动作的基础上,自己增加一些有个性的动作,使媒婆形象惟妙惟肖。扮演残障人士的罗振魂55岁,在村里是剧团的团长。他模仿残疾人的动作逼真,导演只说内容,怎么演由他自己来。48岁的梁芬是一家米粉店的老板。剧团里有一个人因事缺席,她用3天时间自己编动作,长得漂亮的她却扮演丑女角色,把一个丑女角色演活了。
田林县老年大学剧团表演的《蛇郎相亲》,主角表演技术十分专业,舞台动作得体大方,唱腔字正腔圆,把一个有正义感的蛇郎演活了。这个主演是50岁的马德勇,在县城经营一家烧烤店。初中时他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一心想上艺术学校。可是事与愿违,直到现在才上老年大学的戏曲班学习,重新回到舞台表演。白天他在学校学习,晚上在店里做生意,排练的时候,他把店铺交给妻子一个人打理。
田林县现共有北路壮剧业余剧团129个,演员4000多名。每一个演员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壮剧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黄绍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