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百色起义纪念碑碑文敬读

2024年08月20日 09时11分   阅读:0 次   来源:理论网   作者:侯琳   责任编辑:班洁 【  +放大   -缩小  】

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纪念碑碑文敬读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城东路后龙山上,鹅江和澄碧河在山脚交汇,形成闻名遐迩的右江,向远方流去。百色起义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后龙山纪念碑园的中央,洁净的白色碑体上方凸显的柠檬黄色嵌字“1929”,这是百色起义的年份。碑座正面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两侧分别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来到百色,韦拔群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两幅浮雕,背面镌刻着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全文如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疯狂掠夺、封建土司制度残酷压迫、军阀连年混战,右江大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到处燃起人民反抗的烈火。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由我党掌握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地区农军,胜利举行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红七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同日,在恩隆(今田东)县平马镇召开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等10人任委员。随后,右江地区有16个县相继建立革命政权,形成全国瞩目的拥有3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口、逾万人武装力量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部队奉命离开右江,经过桂、黔、湘、粤、赣5省边界7000里的艰苦征战,于1931年7月到达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被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人民军队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


  红七军主力部队北上远征后,国民党桂系军队疯狂“围剿”和屠杀根据地军民。中共右江特委领导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和根据地人民进行了两年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共产党继续领导各族人民建立滇黔桂边游击根据地,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斗争再现汹涌澎湃之势,一直到新中国的诞生。


  右江地区军民在创立、建设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红七军北上的艰难征途中,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战斗中,在百色起义以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历尽了人间罕见的艰辛,付出了英勇惨烈的牺牲,显示了惊天动地的气概。韦拔群、陈洪涛等5000多名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右江人民革命历史最英勇壮烈的篇章。


  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英雄立天地,浩气荡千秋。为铭记百色起义这一光荣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以旌伟业,慰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人,1984年12月百色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百色起义纪念碑,又于2006年12月修缮此碑。


  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


  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百色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碑文回顾了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组织情况,记录了右江地区军民在百色起义之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历尽了人间罕见的艰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读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实事求是、勇于求变的革命斗争。1929年7月,邓小平作为党中央代表被派到广西领导革命斗争。中共六大虽然肯定了建立根据地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之一”,但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9年10月,中央要求广西党组织“应立即加紧梧州、南宁及沿梧、邕交通线的职工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城市中心论”倾向。在俞作柏、李明瑞受国民党改组派策动、仓促出兵攻打广东军阀陈济棠的紧要关头,邓小平等起义领导人并没有机械地执行中央以城市为中心工作的指示,而是深刻分析了当时广西的革命形势,毅然将所掌握的武装力量转移到了群众基础较好、蒋桂力量难以控制的右江农村地区。11月中下旬,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副队长蒙志仁率部在龙州叛变。根据形势变化,邓小平决定改变左右江同时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重新部署,右江先行起事,最终于1929年12月11日,在广州起义两周年之际,成功发动百色起义,在民族边疆地区探索走出了工农结合、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道路。


  审时度势、团结奋斗的统战实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干部来到广西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既注重对上层的“将变”,亦重视部队中下层官兵的“兵变”。他们同俞作柏、李明瑞真诚交往,坦诚合作,使得在大革命失败两年后,广西出现了中共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密切合作的局面。


  在巩固右江苏维埃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有机结合起来。1930年制定了右江地区的《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使无地缺地少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分到土地,增强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右江苏维埃政府还广泛吸收少数民族同胞加入军队,创建了右江赤卫队,领导人民打土豪、惩军阀,大部分赤卫队成员后编入红七军成为革命主力。正是由于党不断发扬团结奋斗的工作作风,才使百色起义取得最终胜利。正如碑文中写到的“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


  百折不挠、对党忠诚的信仰丰碑。百色起义中涌现出无数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革命先烈,韦拔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广西各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拔哥”。


  1930年10月,红七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韦拔群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把第21师1000多名优秀的官兵毫不犹豫交给了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仅留下100余人留守右江苏区继续战斗。其间,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到反动军阀的疯狂反扑,韦拔群被叛徒出卖并遭残忍杀害。纵观他的一生,出身富裕家庭,为了革命事业,6次变卖家产:土地、耕牛乃至妻子的嫁妆。他全家20余人,有18人为革命献出生命,没有留下一个直系后人……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崇高境界。根据碑文记载,有5000多名优秀的各族儿女,在浴血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纪念碑后方坐落《英魂千秋》雕塑,上面镌刻着百色起义时期牺牲的3989位烈士名录,他们留下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口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