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四川两地学习借鉴产业扶贫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

2016年03月01日 10时29分   阅读:643807 次   来源:广西百色政协网   作者:马 琳   责任编辑: 【  +放大   -缩小  】

百色市政协考察组
(2015年12月)

    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学习借鉴区外地市的先进理念和产业扶贫发展经验,搞好百色市产业扶贫开发,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百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全民脱贫的目标。按照市政协的工作安排, 2015年12月1日至5日,由市政协副主席曹东方带队,由农林界别委员组成的考察组一行6人赴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宜宾市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渝北属重庆主城区和两江新区产业核心区,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全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区11个镇18个街道,人口170万。重庆空港工业园区落户渝北,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以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各类企业200余家。全区生产总值居重庆市第一,工业总产值连续七年位列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榜首,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主城前茅。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成长江,素有“长江第一城”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战略转换要地,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43.81亿元,增长8%,总量保持四川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8.9%,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被列入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是四川建设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川南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城市。

    考察组重点参观考察重庆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区的重庆三五三三泰洋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带着问题,虚心请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重庆渝北区、四川宜宾市、成都市产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发展规模之大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比中感受到巨大差距,在观看中学到了有益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加快产业扶贫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考察学习的主要收获

    这次考察学习在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宜宾市,我们主要是带着产业扶贫开发如何带动贫困人口参与这个问题去思考。两个考察点的特点是:

   (一)突出园区带动。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区现已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园区整体布局科学、功能协调、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备,产业定位及产业规划科学合理,产业链条延伸壮大。其特点就是形成产业开发集聚与规模,提供就业岗位,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尤其是服装厂、通信设备、汽车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安置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解决贫困人口面广量大。

   (二)龙头企业带动。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首家集茶树良种繁育、种植示范、茶叶初深加工、品牌营销、科技研发与推广、茶文化运用与茶旅游发展以及其他茶叶相关产业等为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企业。川茶集团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拥有自建和联建茶园基地40万余亩,带动农户20万余户;还通过季节性采茶制茶等增加农民就业10万余人,带动效果明显,成为有效组织农民从事产业开发的主力军。同时,公司还实施了技能培训、质量管控、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和管理,引导农民积极加入合作组织,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之路,解决农户资金、技术、信息、销售上的难题。
 
   (三)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准确。空港工业园区已进驻了美国科勒,德国博世,日本本田、长安汽车等200多家国内国外企业,形成四大产业集群。一是现代交通设备研发与制造;二是动力装备制造业;三是电气设备制造业;四是物流业。台湾长荣,长安民生,中国移动西南大区物流基地等项目都已在园区内建成投运,年物资周转量超过300亿元。经过十多年的招商与发展,空港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体系。

   (四)多面支持,整合资源。四川省政府出台《四川省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支撑,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确保一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市、县农业部门和乡镇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中择优选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贫困村“一对一”技术扶贫,实现全覆盖,重点协助开展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积极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终助推发展一个主导产业等“五个一行动”。“农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每人每年不低于2个月,关键农事农时节点必须进村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技术帮扶人员不撤出”等措施。

   (五)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成都市注重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宣传推介本土风味特色,策划包装了一批主题鲜明、区域特色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如黄龙溪古镇等乡村主题旅游活动以乡村观光、休闲、体验为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其极富特色的休闲旅游、古镇旅游、美食旅游等乡村旅游活动呈现多元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引领着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考察结果的运用思考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 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广西今后5年扶贫攻坚的方向和目标,百色作为精准扶贫主战场,结合本次考察情况,就我市产业扶贫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大产业。要发展产业,关键在领导。要明确抓领导,领导抓。要成立产业化扶贫发展领导小组,实行领导亲自抓产业,挂钩产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目前,我市的芒果、沙糖桔、香蕉、西贡蕉、火龙果、蜜柚、红心弥猴桃、葡萄、脐橙等,都已经形成了我市的系列水果产业,农民不仅脱贫增收,而且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因此,还要进一步强化引导,紧紧围绕培育支柱产业、促成农民增收核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产业。突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每个贫困县重点培育2-5个对贫困村贫困户覆盖面广的特色产业。并“始终把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作为脱贫之基、致富之道,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探索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生态扶贫新路子,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二)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发展大规划,一是在各县(市、区)选择交通、区位、资源、合作基础良好的乡(镇)、村作为试点,探索建立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巩固和发展好现有农民合作社、行业商协会。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特色产业引进培育1-2个龙头企业,特色产业覆盖到的贫困村组建1-2个农民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确保贫困户都有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结合我市“十三五”的发展规划,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加快贫困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培育、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商协会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切实解决由于贫困群众市场意识、创业意识淡薄,难以形成闯市场合力的瓶颈。

   (三)立足资源,科学规划。产业扶贫怎么抓,首先要有思路,有规划。要做好规划就是要围绕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把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县(市、区)已实施或正在组织实施的精准扶贫、生态乡村、边境地区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产业项目等各类项目,结合实际,遵循群众意愿,认真进行产业规划。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备选,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断强化项目储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依据片区规划及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抓紧编制完成好我市12县(市、区)的县级产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要好用足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决定》关于扶贫经费方面作出了“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稳步扩大片区县、重点县的转移支付补助规模,自治区本级和百色、河池市及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的规定,加之《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正是百色振兴经济,推进扶贫进程的良好机遇,要善于利用和抓住机遇,出台配套政策、立项目、争资金,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还要积极整合财政、扶贫、发改、农、林部门及金融机构资金,合力扶持产业做大,真正让党和国家政策惠及于贫困村、贫困户,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目的。

   (五)加大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好我市职业教育,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各类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实用技术推广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就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通过项目、资金、培训等方式扶持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农村经纪人创业兴业,扶持他们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要调整好与我市工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如铝产业、旅游导游等,暨能妥善安置院校毕业生,又能解决工业企业、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六)园区建设,工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作为产业扶贫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百色千亿铝产业工程,切实解决用电贵等问题,延长铝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铝产业,使企业能吸收更多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就业,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有技术、有资金的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民族工艺品等加工产业,推进工业扶贫,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七)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以产业留人。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要在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进行合理规划,政府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以扶持、培育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服务设施,特别是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牌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通过扶持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切实解决“失地”城中村农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