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云贵两省学习借鉴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经验的考察报告

2016年03月01日 10时38分   阅读:460332 次   来源:广西百色政协网   作者:马 琳   责任编辑: 【  +放大   -缩小  】

百色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
(2015年12月)

    为进一步学习和借鉴贵州、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先进经验,推动百色市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工作,根据政协百色市委员会2015年工作要点,政协副主席韦启良率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的领导组成考察组于2015年11月24日至29日赴贵州的织金、毕节及云南的昭通、楚雄、红河等市(州、县)进行调研,期间,考察组不但听取了当地职能部门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情况的介绍,而且还深入实地与群众进行交流,探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通过以上调查,考察组对贵州、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贵州、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做法和经验

   (一)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贵州、云南两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政策性文件,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实现经济大省的重要手段来抓,两省的市(州)、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强省的精神,相应出台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文件,树立起抓旅游开发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抓经济结构调整、抓可持续发展、抓经济稳步增长的观点,切实把旅游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摆上党政的议事日程,成立了市(州)、县(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州)、县(区)人民政府和政协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和重大项目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做好规划,确保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贵州、云南省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产业发展,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功能分区、产业布局等要求,科学编制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做法是:一是深入调查做好统计,全面掌握少数民族村寨的分布情况、自然资源、民族构成、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等信息,为科学编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规划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注重针对性,在编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时,注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做好统筹指导工作,根据各少数民族村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等条件,按照“走特色文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统筹指导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方向,突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

   (三)建立多元投资机制,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快速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群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问题上,贵州、云南省各级政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按照“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资源与市场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民间资本参与的投资体制,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多样化的旅游市场。每年,各级地方政府都由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开发、学术研讨等,并结合正在实施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大力整合部门资金投入到完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同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土地转让、租凭、出售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点通过合并、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整体竞争力。通过以上运作,贵州、云南两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贵州省毕节市的百里杜鹃管理区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尼苏小镇,前者利用生态扶贫、危房改造工程等政策,整合部门资金及民间资本的投入,建成了百里杜鹃管理区,管理区里有21个民族,人口11万,建有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点18个,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20余处,少数民族村寨里的农家旅馆、饭店达130余家,2015年接待游客约153万人次,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户年均收入达9万余元;而后者则是通过“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在原址上投入3.35亿元(居民投资约1.2亿元)打造出具有深厚彝族文化传统的旅游小镇,有农户361户,人口1347人,民居370套房,每套房都设有商铺和家庭旅馆,小镇里还建有民族文化广场,景观水体、民族风情商业街,由于小镇濒临大屯海、长桥海两个大湖,地理环境十分优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人们纷纷来此休闲养生、购物旅游、文化体验,农户的经济收入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旅游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达9187元,全镇农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突出特色,实行可持续发展

    贵州、云南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两省的各级地方政府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强化精品意识,优先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把最能反映民族特色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融为一体,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既星光灿烂,又重点突出,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引入入胜的内容吸引游客。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两省的地方政府在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进行开发时都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开发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关系,做到既发扬、提炼、传播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群众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作出了贡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镇紫溪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村于1994年因支持修建水库而异地搬迁形成的一个自然村,有84户365人,居住着彝、汉、苗3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340人,是一个集移民、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村寨。2012年当地政府将其作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示范点进行了开发建设,在打造中,坚持因地制宜,重视差异性,民居改建不搞一刀切,不全部拆迁,而是尽量保留原址原房,充分展示彝族原生态的传统民居特点,同时,注重把彝族民俗民间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村寨洋溢着彝族特色元素,浓郁的彝族风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游人,每到周末,寨里的农家乐酒店和家庭旅馆都爆满,农家乐酒店年纯收入最低的也有二十几万元,高的是达五、六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旅游业已成为紫溪村彝族群众的主打产业。

    二、对百色市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建议

    百色市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7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12万余人。其中,壮族人口329万余人,约占人口总数的80%,分南壮、北壮两个支系。瑶族人口15万余人,分蓝靛瑶、盘古瑶、背篓瑶、木柄瑶等支系,支系间的语言差异较大,生活习俗也尽不相同。苗族人口13万余人,分偏苗、红头苗、清水苗、花苗、素苗、白苗6个支系,支系间语言、习俗差异较大。而彝族、仡佬族、回族的人口较少,不足万人,特别是回族,全市人口仅500余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百色各民族世代相传,共同生息,以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壮族农历“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和“跳弓节”、仡佬族“拜树节”是百色少数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在青铜铸造、制陶、民居建筑、扎染、刺绣、服饰、蜡染、音乐舞蹈以及民间文化等方面,都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点,丰富的民族资源为我市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百色市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

    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与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百色市少数民族村寨的分布情况、自然资源、民族构成、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百色市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十三五”规划,尽快编制出台百色市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

   (二)整合各种优惠政策,打造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试范区

    百色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品质好、档次高,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早已名闻遐迩。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不断丰富百色市的旅游内容,是促进我市旅游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我市应充分利用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村村通水泥路等工程,整合部门资金,在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县打造几个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试范点,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全面展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打下良好的开端。

   (三)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其目的就是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收入,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村寨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繁荣、民族和谐团结。因此,我市在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时,一定要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能因为开发而损坏或毁坏少数民族村寨的人文地理和民族民俗文化这个瑰宝,我们要保护和充分利用好这个魅力无穷的瑰宝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发挥出它的经济价值,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目标。要强化少数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村寨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增强少数民族村寨自我发展能力,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