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和右江地区的农民革命斗争(上)

2021年04月08日 08时48分   阅读:258245 次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班洁 【  +放大   -缩小  】

韦拔群和右江地区的农民革命斗争(上)


    韦拔群受革命思想影响,1922年开始领导东兰、凤山各族人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斗争,揭开了右江农民运动的序幕。

    当时,陆荣廷残部刘日福和蒙仁潜分别驻守百色、东兰、都安一带,自称“自治军”司令。刘日福和蒙仁潜部下邓祖贻在东兰向每户征收5元至20元不等的苛捐杂税。

    韦拔群领导“改造东兰同志会”成员对这一苛捐进行了斗争。1922年初,韦拔群在武篆召开“国民大会”,会议推举韦拔群、陈伯民为代表,到百色见旅长刘日福,为民请愿,要求他收回征收苛捐的成命。刘日福被迫写下了在东兰免征刘旅开拔费的手令。群众得知这一消息后奔走相告,非常感激韦拔群、陈伯民。

    同年3月初,韦拔群组织群众开展对武篆大土豪杜瑶甫的清算斗争。杜瑶甫(又名杜琨选,又称杜八),与其兄杜珠选(杜七)是当地有名的头面人物。其父杜文明,曾任东兰团务总局局长,为害乡里。杜瑶甫曾在贵州省鲲水县和紫云县任过知事。他兄弟二人回乡后依仗权势,勾结官府,横行霸道,群众恨之入骨。1921年兴建育才小学时,杜瑶甫向群众筹银800多元,从中侵吞300多元。韦拔群等人掌握这些情况后,经过充分准备,于1922年3月(农历二月),与“改造东兰同志会”其他领导人一起,带领各村群众百多人到育才小学跟杜瑶甫算账。杜瑶甫面对有备而来的群众,被迫承认贪污并交出赃款。第一次清算土豪斗争的胜利,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斗争信心。

    1924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韦拔群与黄大权、韦钟璠、陈伯民、黄孟衡、陈毓藻、梁士书、陆树兰、韦午元、牙苏民等人在武篆区善学乡北帝岩(后改为列宁岩)举行同盟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以“中国国民党广西特别党部”韦拔群等11人名义发表的《敬告同胞》文告。文告揭露了“军阀争夺地盘,政客互夺饭碗,官僚专铲地皮,绅士争食弱肉,田主掳掠农民,富翁盘算贫者,兵灾匪祸,饥荒死人,到处皆是”的社会现实,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先要打倒侵略我国的洋鬼子,铲除祸国殃民的大军阀,实行国民革命”。文告印发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东兰早期农民运动的纲领。

    为了扩大队伍,增强力量,同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韦拔群等人又以重阳节登高游览之名,在东里村东面的银海洲再次召集同盟会议。到会180多人。除东兰各区的青年骨干外,还有凤山(如廖源芳、陈天泾等)、百色(如黄太尤、黄普尤等)等地的革命青年。韦拔群在会上号召大家赶快觉醒,团结起来,走俄国的道路,实行社会革命。与会者在刀架下饮鸡血酒,集体盟誓:“同心革命到底,背叛者天诛地灭”,并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不交租、不还债、不纳税”“拥护俄国共产党”等口号。会上还决定成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和军队。

    1923年春,韦拔群将“改造东兰同志会”改为“东兰公民会”,在原“国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民自卫军”(简称“农军”),人数达千余。与此同时,韦拔群领导群众开展了“反对刘日福令派东兰之一万元收束费,自治军黄琦之每牌六元军饷,蒙元良之每牌百斤军米,蒙仁潜之强迫公债”的斗争。

    1923年4月至10月,在韦拔群为首的公民会领导下,发动了清算韦龙甫和三次武装攻打东兰县城的战斗,同反动统治者进行了公开的武装斗争。

    韦龙甫(韦有伦),是东兰团务总局局长(六区团总),东兰的大恶霸。许多农民在他的摧残下,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公民会成立不久,就接到控告韦龙甫的书信,仅都彝、长江两区,控告信就达500余封。清明节后,韦拔群率领百余人到县城清算韦龙甫。原计划先由韦拔群出面,与驻军营长罗颂纲及县知事蒙元良交涉后才动手。但清算队领导成员罗周全、韦举相不等韦拔群交涉回来,便急急忙忙带领清算队伍冲进韦龙甫家,把韦龙甫抓起来。韦龙甫的小老婆见势不妙,乘机跑到县署向蒙元良及罗颂纲行贿,请求出兵干涉。蒙、罗二人得受贿款2000大洋,便出兵夺回了韦龙甫,还抓去七名清算队员。

    清算韦龙甫失利后,韦拔群在武篆召开公民会和自卫军骨干会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攻打县城。6月30日晚,韦拔群率领农军300多人,分四路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7月1日拂晓发起攻城。此时,恰好突降暴雨,九曲河水猛涨,农军火器被雨水淋湿,南路农军被河水阻挡,无法进攻,守军罗颂纲营及警兵依仗其精良武器和碉堡进行顽抗,农军久攻不下。南路指挥黄榜魏及战士五人冒雨强攻,中弹牺牲。第一次攻城失利。

    韦拔群等人认为,首次攻城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武器低劣。从7月初到下旬的20多天里,各路农军扩大兵员,队伍由3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并加了30多支机造步枪。7月底,再次组织攻城。因农军行动不协调,火力不集中,敌人的碉堡难以攻破。第二次攻城又告失利。

    9月,罗颂纲营奉调百色,蒙元良和韦龙甫纠集全县地主、土豪武装,聚守县城。10月中旬,韦拔群在武篆东里村召开军事会议,研究第三次攻城方案,并派人到凤山、都安、西山等地联络各地农军配合作战。10月下旬,韦拔群指挥东兰、凤山、都安、百色、巴暮等地农军500多人进攻县城。经过一天激战,农军攻进了城区。蒙元良、韦龙甫星夜往凤山方向逃窜。攻城胜利后,韦拔群主持召开各界民众欢庆大会,追悼牺牲的革命战士;宣传革命思想,宣布取消苛捐杂税,废除各种契约;提倡民族平等,男女平权。同时打开监狱,释放无辜;没收韦龙甫的财产,清理县政财务,将粮财款子和韦龙甫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留一部分作为农军活动经费;整理县城秩序,店铺照常营业,学校照常上课,街道秩序井然,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东兰农民斗争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反动派的不安。1923年冬,驻百色的桂军旅长刘日福和东兰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勾结,诬蔑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运动是“劳农社会党作乱”,并呈报省长张其瑝。张其瑝命令刘日福镇压东兰农运,通缉追捕韦拔群等公民会领导人。公民会成员被迫撤离县城,退回武篆。

    失利和挫折迫使韦拔群要去寻找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当时,广州是全国革命的中心,他便决定到广州寻找革命真理。1924年秋,韦拔群和陈伯民从武篆起程,几经周折,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绕道黔、滇,经过安南(今越南)、香港,历时数月,于1925年初到达广州,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届)学习。在广州农讲所,韦拔群、陈伯民结识了彭湃、阮啸仙等共产党人,并系统地学习了《帝国主义侵略简史》《政治经济学概要》《农民运动之理论》《农民协会与农民自卫军的组织法》《农村教育》和军事训练等课程,学习彭湃领导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实践,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原载《百色起义史稿》第一章百色起义的社会基础第1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