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天坑之都”崛起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百色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观察(五)

2022年10月21日 09时53分   阅读:130260 次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赵燕妮 陆军安 韦元正​   责任编辑:杨煜智 【  +放大   -缩小  】

“世界天坑之都”崛起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百色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观察(五)


  10月10日,乐业县甘田镇千亩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里,收割完水稻的土地被重新平整、起畦。智能单栋拱棚种植区内,村民们正在来回穿梭忙活,播种菜心、芥蓝等蔬菜。“这里是粤桂协作投入资金建设的乐业高山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一期,生产的高山蔬菜直销深圳市场。”乐业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人员介绍,该基地于2021年12月建成投产,投产期间每天有20余吨高品质高山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完全建成并正常运营后年产高山优质蔬菜约1万吨,预计年产值约1亿元。该项目启动以来,已有502户1965人从项目土地流转中受益,受益金额150万元;已帮助周边500名劳动力实现就近稳定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乐业县今年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往年增加3600余亩,总面积已超过1万亩。

  “世界天坑之都”崛起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百色人惊喜地发现,高山蔬菜产业正成为百色农业新的增长点。

  青青高山菜,飘香大湾区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高山蔬菜指的是利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种植的蔬菜,相比普通蔬菜,高山蔬菜更加清甜,口感也更为清爽。乐业县海拔接近1000米,昼夜温差达到10摄氏度以上。凭借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的生态优势,乐业高山蔬菜相比其他地区的蔬菜更加甘甜,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乐业县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项目的“横空出世”,得益于粤桂协作。2021年4月,粤桂签署《“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深化产业协作”列于其中。粤桂协作工作队依据乐业独特农业资源禀赋,开展乐业高山蔬菜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和追溯体系等设施,打造集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这里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菜心、芥蓝、斗白、黑叶白等叶菜类蔬菜。”乐业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人员告诉记者,乐业县甘田镇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计划投资4500万元。项目一期于2021年8月开工,当年12月建成投产,占地1500亩(其中1000亩为露地高标准智能化喷灌种植区,500亩为智能单栋拱棚种植区),同时配套建设48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设施,可吞吐4000亩蔬菜预冷、仓储、保鲜。项目二期于2022年8月开工,目前土地流转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平整开发,拟于今年12月建成1500亩露地高标准智能化喷灌种植区。

  菜心、斗白、葱花、芹菜……今年3月,乐业县甘田镇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的首批高山蔬菜跨越千里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项目建设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广西深百和农业有限公司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将乐业“一粮一油”传统耕作模式调整为“一粮多菜”轮作模式,坚持施用有机肥,浇灌山泉水,按照“圳品”标准种植有机蔬菜。同时,还利用大湾区对优质蔬菜的消费需求,通过“基地—批发市场—商超”的销售模式,将乐业高山蔬菜配送至深圳海吉星,然后进入当地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

 山区农民的致富新路

  10月8日下午,四合村30岁的村民何燕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蔬菜基地建立后,何燕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来,自己到基地务工。“除草、施肥、摘菜,这些工作并不怎么累,每月能赚2600多元。收割、剪根、码放,我们都做得很好!”何燕对这个工作很满意:“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蔬菜种植技术,还可以积累管理经验。”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菜篮,乐业县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化运作,把个体农户组织起来,逐步培训成产业工人,帮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销往深圳,乐业高山蔬菜在百色本地也是颇受欢迎。仅去年以来,百色城区就有40多家乐业菜销售店。虽然价格比普通蔬菜略高,但不少市民对其极为青睐,喜欢高山菜的口感而成为“乐业高山粉”。

  乐业高山蔬菜销售火爆,直接带动当地农户种植高山蔬菜的热情,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该县幼平乡百中村村民向德龙今年7月在百中村自主发展600亩丝瓜种植,引进优质丝瓜品种,根据市场需求,既采摘鲜果食材供应周边市场,又深加工成各种材料如洗碗瓤、搓澡球、高级鞋垫等进行销售。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600万元,净利润约30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投产期,每天有20余吨高品质蔬菜销往大湾区,市场批发价在10元/公斤至20元/公斤。”乐业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人员认为,乐业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实现了“一提高五带动”,即基地土地综合利用产值由原来的每亩2100元提高到3.3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带动群众掌握现代高效种植技术、带动群众自主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带动乐业高山蔬菜销往大湾区实现增值、带动覆盖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

  让高山蔬菜产业更“高”一筹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近年来,百色市在巩固常年蔬菜基地以外,还利用特殊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蔬菜基地:在乐业、田林、凌云、隆林等高海拔县区发展“高山蔬菜”基地,在德保、靖西发展辣椒、佛手瓜苗种植基地,在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等南北山区发展叶菜类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除供应百色城区主要消费市场外,还打入大湾区市场,扩大销路。乐业县高山蔬菜产业(粮菜轮作)示范基地项目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基地建设打造了一个“样板”。

  据农业农村部门人员介绍,高山蔬菜产业在广西区内桂林市的灵川、兴安、灌阳、资源、龙胜等北部县区也发展得红红火火。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片区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高山蔬菜品种完成了绿色产品认证,凭借着这张“绿色身份证”,该县的高山蔬菜成功走出桂林,成为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畅销爆品”。

  “百色的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刚起步,供给端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对手,百色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保证口感、健康和颜值,才能留住市场份额。”业内人士看来,我市高山蔬菜产业要真正成为蔬菜产业新增长点,还需要解决配套设施、优质优价、品种结构等瓶颈问题。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乐业县农业农村局出台了《乐业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指导意见》,在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生态安全消毒技术、减量增效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等6个方面给出详细技术指导,力争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品种优质化率达到100%。同时开发培育本地野菜资源,对本地群众喜爱、适口性好的百花菜、野芹菜、鱼腥草等野菜品种,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提高其商品性和产量,争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10月12日,人民网刊发《粤桂协作助力打造乐业高山蔬菜全产业链》一文提到:“粤桂协作工作队正有序推动‘乐业高山蔬菜’基地认证‘深圳市菜篮子基地’工作,已组织企业对照标准全面开展自评自检和查缺补漏,申报成功后,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夯实乐业高山蔬菜产业的‘护城河’。”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春气又融融,甘田摘菜去。”今年“五一”期间,乐业甘田高山蔬菜基地推出蔬菜体验式采摘活动,清甜爽口的菜花、肤白貌美的斗白、清香苗条的上海青仔……吸引了不少游客下田采摘。乐业高山蔬菜项目就选址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山水甘田”田园综合体周边,还将创新推出“奇幻农庄”、特色蔬菜和食用花卉的观光采摘等体验项目,融合成为“山水甘田”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一方新的天地。□赵燕妮 陆军安 通讯员 韦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