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起义的英雄伟业光照千秋
饮水思源,勿忘先烈。今年是百色起义93周年。93年前,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陈豪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策应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推动了广西乃至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在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中书写了壮丽篇章。
百色起义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和伟大奉献的英雄事迹铸就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优良传统都是广大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更是广大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鞭策动力。
百折不挠: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灵魂
百折不挠是一种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是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灵魂所在。百折不挠贯穿于整个百色起义期间、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和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全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熏陶下,各民族干部对人民的解放事业执着追求、奋不顾身,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右江特委两届委员会有韦拔群等6名壮族委员牺牲。右江地区各族干部,在百色起义期间牺牲超过700人,每3个民族干部就有1人牺牲。尽管如此,民族地区干部毅然决然用物资支援革命,不少干部在家庭生活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然给红军和革命队伍捐资捐物。因参加革命而被敌人对家庭实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摧残的民族干部不计其数。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为革命前赴后继。后来,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突破重重包围,转战到黔桂边,并最终落脚到江西,人数从最初出发的7000多人到只剩下2000余人。整个红七军的北上远征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一路上粮食补给不足,单衣难以御寒,他们靠着坚强意志抵御恶劣的环境。百色起义乃至随后的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是一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伟大史诗。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给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直接考验我们的斗争勇气、战略能力、应对水平。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考验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充满志气,继承和弘扬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奋勇前进。
实事求是: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内核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路线,是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内核所在。当时,邓小平等起义领导人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当时广西革命形势,以及右江地区交通偏僻、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等特点,毅然将所掌握的武装部队撤到右江农村地区。起义成功后,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工农武装割据”运动,将右江地区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开辟了民族边疆地区探索和实践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此后,广西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还从右江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所有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的土地革命政策,根据各族群众的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分配政策,实行“共耕”“分耕”和“原耕”等土地使用方式,最大限度保证土地革命进行。同时,还针对右江地区文化落后、识字率不高,能歌善舞等情况,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真理。编印《工农小丛书》《革命知识问答》等作为学习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引导和发动群众。通过把新革命词汇和革命道理编入山歌,编唱《红军嘹歌》《当兵就要当红军》等当时妇孺皆知的革命山歌,这些革命山歌成为当时传播革命真理的有力载体。正是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确保了百色起义成功,并推动右江革命根据地向前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条基本路线。进入新征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百色起义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不断开创新时代改革发展事业新局面。
依靠群众: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支柱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主要动力。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支柱。百色起义的成功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主要依靠的是百色各族人民的力量。1926年,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后,发动群众,成立改造东兰同志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农民政权,使农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右江地区党组织成立后,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吸引农民和士兵加入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奠定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起义前后,邓小平等同志积极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革命工作,在政治上正确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在群众关系上,他们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给予严肃处理。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为各族人民谋利益,当时根据地各民族空前团结,激发各族人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确保起义的胜利。在红七军主力北上以后的根据地建设中,由于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经验,思想存在冒险主义错误,过于依赖军事斗争,没有很好发挥群众路线,没有充分宣传教育群众、武装群众,群众工作进入曲折的过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英雄,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支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面对新历史方位,踏上新历史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团结奋斗: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特质
团结奋斗是共同奋进的基石,是凝聚各阶级各阶层力量的“黏合剂”,是百色起义优良传统的特质。团结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克敌制胜的武器。在一定意义上,百色起义的胜利就是团结奋斗的胜利。一方面,是百色起义领导人内部的团结。在邓小平等领导下的广西党组织,全力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在相关通知、指示和规定中,强调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重大问题都要经过集体讨论,极力反对和避免任何形式的独断专行。起义后,红七军前委明确规定:“党内一切问题如无极端秘密者,均交各级指导机关及各支部讨论”。前委的一系列规定,有力推动了起义领导人的团结,也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作出有益探索。另一方面,是对各阶级的统战。当时,邓小平等起义领导人对主政广西的国民党左派上层人士俞作柏和李明瑞等开展一系列团结有效的工作,建立了反蒋、反桂的统一战线,促使党组织能够在广西半公开进行活动,有效将革命力量渗透到广西军政部门,掌握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的领导权,并将其改造成为红七军、红八军的骨干,此外,邓小平等革命者还积极统战下级军官、普通士兵、工商业者等力量,共同形成革命的磅礴伟力。百色起义的团结统战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当前各阶层的团结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团结才能胜利,不团结就会一事无成;奋斗才能成功,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不懈奋斗的结果。进入新征程,拥有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团结奋斗、一致向前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创造新时代新征程的光辉业绩。
优良传统催人奋进向前,伟大时代呼唤历史担当。93年来,百色起义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开拓创新、勇夺胜利。进入新征程,我们更要弘扬百色起义优良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红色革命的后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邓小平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百色起义的英雄伟业光照千秋。口百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