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现场直击
山水含笑迎盛会 五彩民族展新颜
——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现场直击
3月27日至29日,经过几个月紧张有序筹备,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如期在隆林县城举行。作为43.9万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民族盛会,以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下的“开年大戏”,庆祝活动是了解县域综合实力、经济活力释放、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为此,记者在庆祝活动现场走访,感受民族团结进步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A|是一次县域综合实力的亮相
3月28日,在隆林民族文化体育广场和民俗文化交流中心,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分为室外和室内同步展出,两大展区现场挤满了观展人群。
以“五彩隆林·魅力家乡”为主题的成就展分12个部分,从领导关怀、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生态隆林等方面,通过图文、史料、实物、多媒体等全景式展示隆林7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农业强、乡村美、生活富、乡风好的新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看,有我的相片。”在“心有榜样,行有遵循”板块前,班翠玲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拍下图片上传到微信群和朋友圈。
这是一张展现该县者浪乡者徕村利用新时代空中讲习所讲述脱贫故事的图片,主人公班翠玲正与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910主播分享脱贫故事。班翠玲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期间,通过小额信贷养殖黑猪和易地搬迁脱贫后,主动当起村里新时代空中讲习所广播站的主播,以故事讲述、政策宣传、农技讲解等形式,团结和带领村民共同脱贫奔康。
一张图片一个感人故事,一个镜头一个永恒瞬间,一幅画面一个诗意空间,一组数据一个发展历程,光影记录见证了隆林各族儿女用心用情用力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与伟大。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总人口43.9万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11%,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70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民族团结先手牌,擦亮铝工业经济,是全国重要的铝镁合金线材及铜包铝线材生产基地,城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收入大幅跃升。1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9%,人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8%。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49公里,汕昆高速公路、324国道贯穿境内,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起到连接云南、贵州的桥梁作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桥头堡”;拥有以天生桥水电站为龙头的十多个大小水电站集群,总装机容量295.5万千瓦、年发电量149.5亿千瓦时,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百色市万峰湖保护条例》实施,饮用水资源保护条例立法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了法治+行政的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9.1%,地表水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2.05%。
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壮族“颠罗颠罗那”歌会、汉族袍汤节闻名遐迩,有“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生桥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东盟永久自然水域钓鱼场”等生态旅游名片,民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繁茂多彩,被誉为“花一样的民族”。
脱贫攻坚结硕果,乡村振兴谱新篇。累计减贫86761人,鹤城新区安置搬迁群众3372户14606人,是全国“十三五”时期美丽搬迁安置区。2021年以来,该县聚焦“五大振兴”,打出“党建+”组合拳,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一找二倡三管四制”移风易俗案例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独篇刊出。
B|是一场经济活力释放的盛会
27日上午,有区内外70位企业家参加了该县的招商洽谈推介会,初步达成8个合作意向项目,总投资21.1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两个“给予”,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春风化雨,而隆林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放开了手脚。
“两个‘给予’让我倍受鼓舞,隆林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三感’投资环境也给了我充分信心,我们的康养乡村旅游项目一定会多方共赢。”柏先生在签订合作协议后说,隆林为民营企业细化的措施、细则和一企一策一专班方案,让他愿意投资隆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隆林以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成功引进500强民营企业大北农集团投资隆林50万头生猪生态农业产业链项目。”该县招商促进局相关同志说,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产业扶贫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为隆林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招商推介会上洽谈成果丰硕,经济发展座谈会里捷报频传,特色产品展销现场交易繁忙。
“今日冰淇淋豆腐最后余4篮,预计5点售罄,想吃明天见。”冰淇淋豆腐摊主韦女士负责在朋友圈适时播报,她的丈夫负责炸冰淇淋豆腐,他说:“10点出摊,下午4点左右卖空,每天有3000多元的收入。”外酥里嫩的冰淇淋豆腐配上酸豆角,再用葱花、辣椒粉点缀,成为受欢迎的美食。因为太受欢迎,他们的冰淇淋豆腐每天都被主办方要求“卖慢一点”,或是叮嘱“明天多做一点”。
“没有见过得排队才得吃的豆腐。”游客小卢说,她在微信上提前预约,骑小黄车到了小摊前还等了十多分钟。
在十里春风美食街,“者浪卷粉”“平班水糕”“金钟山蜂蜜”等一乡一品一字排开,黑粽子、饺子粑、淮山粉、板栗、茶叶、西贡蕉、黑猪肉、羊瘪汤、牛干巴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制品、“圳品”和地域产物琳琅满目,或精美包装,或现尝现卖,烟火缭绕间唇齿留香,钟灵毓秀里商贸繁荣,开放的市场经济活力四射。
县庆搭台,经济唱戏。在推介会上,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健生向企业家抛出“隆林享受国家《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及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各类优惠政策,享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所赋予的双重优惠政策”橄榄枝,他说,未来隆林将聚焦发展再生铝、铝(锑)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壮大“两黑一黄、一桑一油”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和推进风、光电等新能源项目。释放信号,共谋商机、共商良策、共绘宏图,热腾腾的经济活力正扑面而来。
C|是一场民族交流交融的盛宴
庆祝活动期间,书画展、奇石展、服饰展、美食展、文艺晚会、篝火晚会、非遗体验、三冲茶山和欢乐水乡游等特色活动在县城与乡村之间同频共振,争奇斗艳,吸引着数十万人热情参与。
在隆林民俗文化交流中心,数百幅(册、枚)书画、文学作品和南盘江流域奇石“盛妆”呈现。其中,《美美与共——隆林文化珍藏本》最引人入胜,500多幅摄影作品,300多个农历图文故事,自正月为始、腊月为末,一一将各民族传统节庆及与之相关的服饰、礼仪、美食、习俗等做了介绍,读者从中可以悉数了解全县的自然环境、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新时代民族文化等。
“五个民族在此汇聚扎根、繁衍生息,沉淀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和浓厚的民族底蕴。”该县文联主席蔡良说,该书是一本浓缩了隆林文化精华的书籍,有精美而珍贵的图片展示和简洁优美的文字说明,雅俗共赏,是隆林文化全面而独到的展示。
“你走来,我走来,同心并肩向未来。”3月28日上午,一场五彩民族文化主题实景演出正在隆林民族高级中学举行,两千多名演员将《丰收》《敬田》《跳坡》《祭树》《火韵》等民族篇章气势恢弘地呈现,霓裳摇曳、芦笙悠远、银饰生辉,欢腾的歌舞点燃了各族人民的激情。
82岁的杨先生在非遗展示和体验区久久凝视,这位曾为隆林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现仍然发挥余热的老人流连于刺绣、蜡染、壮锦展演之间,细细享受非遗之美。他感慨道:“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七十年一巨变。这些传统手艺和创新产品,以前为了穿衣保暖,现在成为致富的民族经济,实现了推进文化传承和消费升级的‘双向赋能’。”他说,仅仅时隔十年,隆林已是今非昔比,路网通达电网全覆盖,数字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绿水青山”正向“金山银山”转化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隆林未来无可限量。
后龙山上林涛阵阵,五指书天亭灯彩绚丽,碣石林流光溢彩,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顾盼生辉,这里已成为隆林的城市地标和文化象征。将饱含隆林山水人文的题词、题诗,经名人名家之手雕刻于石头上,使地方人文以石刻艺术呈现的碣石林,吸引着众多游人打卡出圈。
从白天到夜晚,行走于隆林城区的大街小巷,流连于花一样的民族海洋,和宾朋、游客、群众一路逛、一路拍、一路吃,浓郁的盛事庆典必是史诗般的记忆。口卢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