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使用的建议

2023年08月07日 08时54分   阅读:49159 次   来源:广西百色政协网   作者:徐卫良   责任编辑:黄艳 【  +放大   -缩小  】

第129号

百色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提案


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使用的建议 


  提案人:徐卫良 工商业联合会界委员

  百色市生态环境局


  一、白色污染治理形势


  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应用,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动“十四五”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国家各级部门印发了相关治理文件,其中:


  (1)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2021年9月8日制定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1】1298号);


  (2)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2022年8月24日联合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方案》(桂环函【2022】1332号);


  文件总体要求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及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应用,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二、替代传统地膜迫在眉睫


  每年有近3 亿亩土地要覆盖地膜,仅此一项就需要消耗145万吨塑料地膜,占全球地膜使用量的75% 左右。地膜使用方便但不易清理,在土壤中降解能力较差,类似聚乙烯薄膜在土壤中300-400 年才能降解。


  我国每年有20 万~ 30 万吨不能降解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高浓度微塑料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磷含量,同时,微塑料的存在会破坏土壤结构的完整性,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结构、孔隙度等,进一步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下降,蓄水能力降低,影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并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使耕地劣化。如果废旧地膜得不到回收利用,“白色革命”将演变成为“白色污染”,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三、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概要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指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的,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生物降解”的地膜,降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有机质等产物,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新型薄膜,对环境无污染。


  “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技术难题,支撑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推进了我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广西农用地膜新技术试验示范区目前主要集中在南宁青秀区、江南区、贺州市八步区、来宾武宣县、百色市田阳区、田东县等地。领域相关专家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除了破解地膜回收难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高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据了解,技术推广已在西瓜、玉米、花生、辣椒、茄子等近二十多种作物基础上试验成功,作物长势良好,将筛选、试验示范更多其他露地种植作物,示范任务正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普及率,逐步取代传统塑料地膜。掀起农田“绿色革命”。


  四、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难点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为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地膜,在有效的解决普通地膜所呈现的田间捡拾费工、彻底离田难、污染严重、回收处置环节多等难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可降解地膜产品保存条件要求较高。


  强光以及高温容易导致可降解地膜产品提前降解,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可降解地膜需在贮存在阴凉、清洁、通风及避光的地方,距离热源1 m以上。由于可降解膜的降解性能,生产厂家一般在接到订单后才可开机生产,经销商也不会大批量储备可降解地膜,一般在使用前的5到10天预定比较合适。


  (2)可降解地膜使用成本较高。


  由于其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使得可降解地膜的市场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地膜。经调查发现,一般可降解地膜市场价24元/kg,常规地膜市场价11元/kg,按地膜用量5kg/亩计算,平均每亩增加65元,每亩地膜用料成本增加了一倍。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接受的概率相对较小。


  五、当地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之路的展望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举行科研技术工作者下乡活动和培训,现场给当地农民讲解普通地膜对环境以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进而宣传使用可降解地膜好处,鼓励并引导广大居民接受并使用可降解地膜,使可降解地膜逐步替代普通地膜,彻底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使可降解地膜逐渐走入人民的生活中。


  (2)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印发的《2022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所制定的任务中,已经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进行宣传的同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于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农户进行补贴,减少农民的支出,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可降解地膜。


  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标准可降解膜厂家也实行生产新技术、新设备、税费、水电等专项政策补贴,降低全生物地膜的生产成本。


  (3)不断的完善地膜市场监管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机制,定期对可降解地膜生产企业、经销商、地膜使用者等多个主体进行检查,尤其要依法禁用“薄”地膜,农田污染与超薄地膜的使用直接相关,因为这种地膜厚度太薄,在使用后,农民无法对其进行完整回收,因此只能被遗留在地里,污染环境。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厚度、力学性能等指标应符合《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35795—2017)要求,主要成分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不得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原材料,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淀粉、纤维素等,以及其它无环境危害的填充物、功能性助剂。


  为从源头上控制农田“白色污染”,全面减少普通地膜的使用量,国家出台相关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应用补助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替代普通地膜的积极性提升了,随着我国蓝天保卫战和碧水保卫战的持续,彻底改变“白色污染”,掀起农田“绿色革命”迫在眉睫,势在必行。